时间跨进7月,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聚焦6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及上市公司的中报情况。加息预期犹在,但紧缩已近末期;企业中报预喜,但潜藏增速下滑。在多空因素交织的大背景下,多空力量谁将胜出呢?我们归纳出目前业界较为关注的三大利好和两大利空,就当前市道的力量对比,做出简要的诠释。
两利空稍显平淡
综合各方的观点看,目前业界机构较为关注的短期因素中,6月的CPI数据究竟会不会显著超出预期已经成为市场短期内最大的变数所在。按照悲观者的观点,近期市场普遍认为下半年通胀将触顶回落,"政策松动"预期升温,在A股累计了一定反弹幅度的情况下,一旦CPI数据高得离谱,这种脆弱的情绪缓和就有可能被瓦解,对通胀的担忧或将卷土重来。
除此以外,"企业业绩增速下滑,卖方分析师下调预测将此起彼伏"是业内机构较为担忧的第二个短期因素。据记者了解,持上述观点的人士数量并不少。尽管不久前券商密集召开的半年度策略会议频吹暖风,A股上升的目标位也颇聚人气,但总体而言,很多人对上半年的下跌及政策紧缩还记忆犹新,在政策尚未明朗的背景下,选择相信业绩增速回落无疑是比较慎重的选择。
三利好振奋人心
所谓否极泰来,利空和利多之间往往就只差一步。记者总结了市场上乐观机构的主流观点,大致可归纳出三大利好。
第一大利好认为,我国的货币紧缩政策已经步入末期,6月CPI冲得越高,"见顶"的时点就会来得越快。这种观点其实不难理解,现在绝大多数的预测报告都认为6月的CPI会创出新高,因此,如果最终公布的数据只是简单地符合市场预期,就难以激起新一轮对紧缩的忧虑。即便加息政策紧随其后,投资者也很容易将其理解为靴子落地。
对于第二大利好,本报前期已经做过提示:立足于A股市场的中长期规划,管理层未来将不遗余力地拓展各种类型机构资金入市的渠道,这无疑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。
第三,企业业绩下滑不可持续。据记者了解,目前确实有业内基金经理担忧卖方的预期不断下调,但很多人还是认为上市公司业绩的放缓是暂时的,"新一轮扩张周期已在不远处"。作为其佐证,目前工程机械及水泥板块相继成为业绩争议的高发区,但总体而言,很多立足于长期投资的机构资金不但没有因短期利空卖出股票,反而择机增持仓位。由此可见,在下半年紧缩力度有望缓解的背景下,过度渲染业绩下滑也并不足取。
(投资快报)
戴若顾比:A股市场后期最有可能形成的三种走法
沪市迅速从2610点附近反弹并快速运行。突破至位于2680点的支撑压力位以上的力量很强。这也是对下降趋势线的强势突破。这具有“V”形市场反转的特征,也具有头肩底形态市场反弹的特征。
V形反转要快很多,但是可靠性不那么高,因为快速上升的趋势是不可持续的。头肩底反转形态发展成为上升趋势速度更慢一些,但是是更可靠的长期趋势。
市场形态还没有充分形成,还不能确定将会出现哪种形态。我们观察三种潜在形态的形成条件,以便投资者可以迅速识别形态并采取正确的行动。
第一种形态是V形反转,从一个轴低点开始。这是下降趋势中的最低点,随后跟随着一个快速的新上升趋势。当上证指数可以迅速运行至2750点附近的短期压力以上时,V形反转得到确认。这种发展也包括指数运行至GMMA长期组当前位于2790点附近的上边缘以上的行为。这种V形形态的第一强压力位位于2880点附近。当这一目标达到时,上升趋势反转可能性加大。
第二种形态是头肩底反转形态,它在上证指数从2750点附近的压力位回落时形成。回落发展为一个盘整形态,支撑位于2680点附近。这种盘整形成形态的右肩。头肩底反转形态首先得到这种盘整形态的确认,然后成功突破至2750点附近的短期压力位以上的行为又予以了再次确认。
头肩形态的深度被加以测量,结果被用来设置上涨目标,位于2885点附近。上升趋势向这一目标运行的过程通常是稳定的,趋势行为更加稳定。当目标被达到时,上升趋势持续的可能性更大。
顾比复合移动平均线长期组如收缩,将确认下降趋势正在走弱。这种情况还没有出现,这使得头肩底形态的可能性增大。
第三种形态是L形市场反弹。如果上证指数下跌至2680点的支撑以下,这种形态得到确认。指数将再次试探2610点附近的低点,可能会试探位于2580点附近的历史支撑位。最近非常快速的反弹至2680点以上的行为降低了L形反弹形态形成的可能。
|